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开心花甲粉加盟,以及开心花甲粉加盟多少钱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去宾川,品尝舌尖上的“侨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集
邓丽群(左)在参加一档电视节目录制时,介绍小卷粉的制作工艺。(受访者供图)
咬一口外酥里嫩的炸春卷,夹一块鲜嫩劲道的白斩鸡,喝一碗酸辣香甜的冬阴功汤……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融合了东南亚多国美食的“侨乡菜”是当地人再熟悉不过的舌尖美味。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来自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越南等8个国家的归侨被陆续安置在宾川县的多个华侨农场。随着时光变迁,当初的华侨农场相继改革成为如今的华侨社区,归侨及其后代在融入当地生活的同时,为这个侨乡增添了更多“侨味”。
“侨乡菜”便是其中最诱人的一抹味道。近日,记者来到宾川县金牛镇柳家湾华侨社区,听这里的归侨侨眷讲述“侨乡菜”的传承与侨乡的变迁。
保鲜儿时味道
走在柳家湾华侨社区,问起“赛姐侨味园”,无人不知。在满目绿意的露天小院里,围着小矮桌,嚼着清爽甜辣的生春卷,再配上一口鲜美温热的叁鲜汤——来过“赛姐侨味园”的食客,都忍不住赞叹这里的惬意与美味。
见到“赛姐”时,她刚招呼完一桌客人。年过花甲的她,围着围裙,操着一口广东口音,精气神十足。“‘赛姐’是我的小名啦,我父亲是广东人,我生在越南。”原来,“赛姐”本名冼锦玉。1978年,20岁的她跟着父母一起从越南来到宾川生活。几年后,她在这里结识了自己的丈夫,一名印尼归侨。
“过去,我们主要靠种地为生。”冼锦玉掰着指头算了算,眼前的这家“赛姐侨味园”开了6年。老两口开这家餐厅的初衷很简单:无论是越南菜,还是印尼菜,夫妻二人从小就吃,也都会做,酸酸辣辣的口味恰好符合宾川本地人的喜好。冼锦玉与老伴一合计,日子好过了,不如把自家的院落好好拾掇一番,开家“侨乡菜”餐厅!
一打听,在柳家湾华侨社区,“赛姐侨味园”还不算最早的“侨乡菜”餐厅。在社区与县城相接的主干道旁,一家名为“小越楠”的餐厅开业已近10年。老板邓丽群是一名“85后”侨眷。
“听母亲说,外婆回国前,在越南就是凭着做米凉粉和糖水的手艺,拉扯大6个孩子。我父亲是越南人,也有一手好厨艺,生春卷、小卷粉都是我的儿时味道。”邓丽群对记者笑称,自己是一名“吃货”,爱吃,也爱琢磨美食。“我们华侨社区住了8个国家的归侨,好吃的食物太多了,为什么不在饮食上体现我们侨乡的特色?”2011年,21岁的邓丽群怀揣家人传授的厨艺,决定试一把。
最初的“小越楠”是一家只有一间门面、仅能容纳四五张桌子的小馆子。但邓丽群做得格外用心。从采购,到备菜,到掌厨,她几乎一人全包。“我觉得食物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定要把最好的‘侨味’留住。”
为了让顾客品尝到口感最佳的食物,邓丽群趁2018年店面扩建期间,停业大半年,几乎跑遍了所有东南亚国家,学习制作各国美食。越南的草帽锅、泰国的冬阴功汤、新加坡的咖喱虾……尝到好吃的,她就钻研做法,再结合宾川人的口味,进行改良。渐渐的,邓丽群发现,“侨乡菜”不仅在华侨社区火了起来,还成为越来越多宾川人聚会的首选。
留存往昔记忆
在扩建后的“小越楠”餐厅内,邓丽群专门设计了一面照片墙。墙上,一张张泛黄的老相片,无声地记录着邓丽群一家搬来宾川初期的生活点滴:父母在宾川街头开设的第一家越南小吃门店,街坊邻居忙着张罗酒席的忙碌场景,亲朋好友围着餐桌大快朵颐的喧闹画面……
在邓丽群的印象中,旧日时光,长辈们对于饮食总是十分用心,哪怕是最寻常的一餐饭,也充满了仪式感与幸福感。她想用这面照片墙留存属于一个归侨家庭的烟火气,也想向更多人讲述属于一座华侨社区的独家故事。
在“小越楠”餐厅上上下下走一圈,不难发现,叁层高的小楼里还摆放着许多充满侨味的老物件。卡座隔板上挂着的一顶顶斗笠,是邓丽群的越南亲友们遮阳挡雨的必备配饰;二楼转角处立着的一只绿色旧木柜,是40多年前当地政府迎接侨胞归国时,送给每家每户的“见面礼”;木柜周围整齐摆放的皮箱、竹篮、留声机、缝纫机、木制甜品模具,是邓丽群从华侨社区的叔叔阿姨家中搜罗来的,都是过去寻常日子里离不开的“家伙什儿”。这些老物件宛如一座时空隧道,牵引着来客走近独具风情的侨乡故事。
“包间里的木窗是我请老木匠纯手工制作,用的是传统的榫卯结构。墙上那几幅农民春耕图是我专门从越南买来的。竹编的窗帘、茅草铺顶的吊脚楼、推窗可见的芭蕉树和椰子树,都是我的长辈们在越南生活时最熟悉的环境。”邓丽群说,重新装修餐厅时,即便增加成本,她仍尽可能地将侨胞在海外时的生活场景“照搬”过来。于她而言,传承“侨乡菜”,既要留住舌尖上的地道滋味,也要护好脑海中的温馨记忆。
在冼锦玉的“赛姐侨味园”,从菜品到院落,同样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侨味”。庭院正中有一株桂圆树,是一家人刚搬来宾川时种下的,经历40多年的生长,如今已亭亭如盖,绿意盎然。忙碌一天之后,冼锦玉会张罗一大家子围坐在树下的圆桌旁,吃着酸辣可口的食物,聊着家长里短,说说笑笑,一如过去。
见证侨乡变迁
而今,宾川的“侨乡菜”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当地人爱吃,就连大理其他县,甚至远在昆明的食客,也慕名前来。
在“赛姐侨味园”的小院里,时常飘荡着各式各样的口音。“县里的、外地的顾客都有,还常有人来包席,一口气把院里20多桌都包了。”听冼锦玉说,除了儿子、女儿两家帮她料理餐厅之外,她还雇了几名隔壁的大姐来帮忙。“生意越来越好,光靠我们一家人忙不过来啦,不能让客人等久了嘛。”
说起“侨乡菜”为何能够走红宾川,并且吸引络绎不绝的外地食客,邓丽群与冼锦玉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原因——路通了。
“近六七年,在我们华侨社区,不仅主干道的路修得又宽又平,而且一条条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的院门口。就是因为有了路,我们才更有信心把餐厅开好。不然,菜煮得再好吃,人家也进不来嘛。”冼锦玉感叹,能有眼下衣食无忧的好生活,还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邓丽群觉得,另一条路同样功不可没。2018年,大永高速公路大理宾川段通车,宾川的对外通达能力大大提昇。
“过去,从大理市区到宾川,需要两个多小时车程。现在走高速,差不多30分钟就能到,从大理市区来我们这里吃个饭方便多了。”邓丽群笑言,高速公路建成之后,餐厅的外地“铁粉”越来越多。“这两年,每到周末,哪怕下雨,一位大理市区的顾客都会带着家人好友过来吃饭。他说,就好这口‘侨味’。”
现在,装饰一新的“小越楠”总是人声鼎沸。屋内,侨乡风情原汁原味;屋外,城市街道平坦宽敞。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枇杷树,每天迎来送往源源不断的食客。
“这些年,宾川的变化太大了,老百姓的生活都好起来,消费能力明显提高,当地的‘侨乡菜’餐馆也跟着多了起来!”做“侨乡菜”近10年,邓丽群见证了侨乡宾川的发展,也从这里找到了更多发展机遇。最近,她又开始酝酿一个“大动作”:“我打算在其他城市开连锁餐厅,让更多人品尝我们的‘侨乡菜’。目前,两个商标都已注册成功,已经有人来打听加盟的事啦!”
责任编辑: 冯孔
小时小店|从负债70万到开出十家分店,杭州地铁商业街里这家花甲店做对了什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谢春晖 通讯员 沉琳韫
即便是过了中午的就餐高峰,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站地铁商业街里的巧一花甲粉丝店,依旧客人不少。
你肯定想不到,这家主做花甲粉丝的小吃店人气会这么旺。“节假日的时候,队伍一直要排到商业街的过道上呢。”巧一花甲粉丝店的老板叫俞坤杰,江西上饶人,今年34岁,来杭州闯荡已经快17年了。
俞坤杰说,这些年他在杭州的工厂打过工、倒腾过服装批发、干过零售、开过早餐店……令他没想到的是,最终让他走上成功之路的的竟然是一碗花甲粉丝。
1】投资失败后,这对夫妻借款70万开了这家店
昨天(5月27日)中午,小时新闻记者在临平地铁商业街的巧一花甲粉丝店里见到了俞坤杰和他的爱人。
俞坤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老实、内向、不善沟通。你想不到的是,在他人生的前30年里,见了大风大浪。
在江西老家初中毕业后,不爱读书的俞坤杰就跟着家人来到了杭州打工、谋生活。从给人打工,到自己开始试着创业,俞坤杰虽然不善交际,但他却默默地在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俞坤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是在开早餐店时赚到的。“那时,甘其食还没风靡杭州呢,我开的早餐店卖得最好的就是包子了。”俞坤杰说,每天早餐店的生意都挺不错。
红火的早餐店让俞坤杰一家攒够了在杭州买房的首付,一家人2015年就在杭州未来科技城附近买了房。
俞坤杰的雄心并不止于此。
之后,他加盟了一个风味小吃品牌,并在杭州城西的一家综合体里开了店。本以为会前景一片大好,可没想到,开在综合体里的风味小吃“水土不服”生意一落千丈,没多久就几乎耗光了夫妻俩的积蓄。
一切得从头开始,很偶然的机会,俞坤杰发现了卖花甲粉丝的商机,没有太多犹豫,他在银行贷款了50万,又问亲戚朋友借了20万,在临平地铁商业街里开了一家“巧一花甲”的店。
“趁年轻,总要博一博的。”俞坤杰说。
2】一碗花甲里藏着致富密码,3年在杭州开了十家店
吃过花甲粉丝的市民们都知道,这种小吃店的门槛并不高,在一些食品批发市场里还能买到专做花甲粉丝的半成品。
刚有开花甲粉丝店的想法时,有朋友建议过俞坤杰,去找个品牌加盟,食材和汤料包都是现成的。
俞坤杰没有采纳这个建议,他说,用半成品就没有特色了。
为此,俞坤杰带着妻子找遍了卖的好的花甲店,一家家品尝过来,然后自己再回家琢磨。
直到他调出自己认为最美味的花甲粉丝配方。
2018年夏天,他们的“巧一花甲”在临平地铁站的地铁商业街里开业了。
花甲粉丝店一开业,生意就好到爆了。“几乎天天排长队,当时我们店里就3个人,几乎每天都忙到累瘫。”俞坤杰说。
为什么生意会这么好?俞坤杰做过总结,一方面花甲粉丝属于一种快消小吃,出餐快,客户用餐也快,这契合了地铁站里人行匆匆的节奏,另一方面,地铁站里几乎每隔两叁分钟就会有一班地铁到来,可以说商业街的人气一整天都是比较旺的。再加上,花甲粉丝年轻人比较喜欢,单价也不高,因此生意一下子就火爆了。
第一家花甲粉丝店开出名气后,不少人打来电话咨询,想要加盟,几乎都被俞坤杰拒绝了。“我们刚刚开始创业,怕开放加盟了品质不好控制,砸了招牌。”但在俞坤杰心里,还是很想把生意做大。
临平地铁商业街的这家店的运营稳定后,他们开始在杭州开起了直营分店,选址还是以地铁站的商业街以及大型写字楼边。
叁年时间,他们在杭州已经开了十家分店了。近期,夫妻二人去了宁波选址,想在宁波也开出几家店。
俞坤杰说,夫妻俩有个小目标,就是自家的花甲粉丝店覆盖整个浙江。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